赵王迁再也不能安心地玩了,急忙打发人上代郡[在山西省东北部和河北省蔚县附近的地方]去把大将李牧调回来。李牧留下十几万人把守北边,把其余的精兵都带到邯郸来。他先去拜见赵王迁,对他说:“秦国一连气打了几回胜仗,声势浩大,一时不容易打退他们。这回打仗更不能按一定的死规矩。要是大王能够允许我看事行事,我才敢遵命。”赵王迁见他说话的时候,从眼睛里头发出一道光芒,好像照透了赵王的心思似的。他就在这光芒底下连连点头,全都答应了他。赵王问他:“你带来的兵马够吗?”李牧回答说:“冲锋陷阵是不够的,守城还行。”赵王迁说:“这儿还有十万兵马,我叫赵葱、颜聚,每人带领五万,听将军指挥吧。”
李牧出来,当时就安排阵地,守住肥类[在山西省昔阳县东]。宰牛、宰羊,慰劳将士,叫他们比武射箭,就是不许他们出去打仗。将士们自打头道地请求去杀敌人,李牧老拿好话安慰他们,始终不许他们出去。
桓齮见李牧死守着阵地,不出来打,反倒着起急来了。他说:“早先廉颇抵抗王龁就用这个法子。这么看来,李牧成了第二个廉颇了。”他就分出一半兵马,去攻打甘泉市[在邯郸东北250里的地方]。
赵葱得了这个消息,跑来请李牧去救。李牧挺沉着地说:“他们去攻打甘泉市,咱们就去救,正上了他们的套儿。可是他们既然分了一半兵马出去,这儿就减少了兵力。咱们不如去打他们的大营。”
他就把赵国的军队分成三路,半夜三更突然冲了过去。秦国兵营里的将士们空等了好些日子,万没想到赵国的兵马突然会来这一手。大伙儿慌得手忙脚乱,大败而逃。死了十几个将士,伤耗了好几万士兵。败兵跑到甘泉市向桓齮报告。桓齮心里一急,赶紧带着大军,离开了甘泉市,跑了回来,不料正闯到李牧安排好了的埋伏里。桓齮抵挡不住,死伤了不少人马,好容易才冲出了阵地,跑回咸阳去了。
赵国打了胜仗,赵王迁把李牧当做赵国的白起,也封他为武安君。秦王政气得鼻子眼冒烟,革去桓齮的官职,罚他去做平民。接着又吩咐大将王翦和杨端和带着大军,分头再去攻打赵国。又叫内史腾发兵十万上韩国去办理交割的事儿。韩王安只好把全国的地图和户口册子献了出来,自己当了秦国的臣下。秦王把韩国改为颍川郡[公元前230年,秦王政17年)。韩国*一个亡了。
王翦到了灰泉山,不能再往前进。一眼望去,全是武安君李牧的营寨,接连不断的,足有好几十里地的连营,好像铜墙铁壁,秦国人想钻也别打算钻进去。小规模的交手是有的,可是都占不了便宜。王翦只好打发人去报告。秦王政叫尉缭的门生王敖上王翦的营里去想办法。
王敖见了王翦对他说:“李牧是北方名将。他一向守着北方,打败过东胡,收服了林胡,歼灭过匈奴十几万人,轰走了单于[匈奴王;单chan二声],吓得匈奴这十几年来不敢挨近赵国的边界走。咱们凭这点兵力,说真的,只能在中原跑跑。要想打败匈奴,还谈不到。将军您呐,请您别过意,也未见得比单于强。怎么敌得过李牧呐?我想将军不如先跟他通通信,叫两国的使者能够彼此来往,商量商量讲和的事。这么着,我就有办法了。”王翦听了他的话,就打发使者上赵国的兵营里去提议讲和。李牧也派人去接头。王翦拢住了李牧,就这么有时候谈谈,有时候打打,把战争拖下去了。
王敖又去见赵国的相国小狗子郭开,对他说:“听说李牧跟王翦私自讲和。他跟王翦说停当了:赵国灭了之后,请秦王封李牧为代王。我说这就不对了。秦王要封代王,也应当封您呐!哪儿有李牧的份呐?您得赶紧劝赵王另外派人去替换李牧。咱们有这份交情,我才先来告诉您。”郭开谢了王敖的好意,赶紧在赵王迁跟前透露了这个情报。君王的疑心病是没法治的。他把赵葱升为大将,叫他去接替李牧。李牧叹息着说:“唉,我一向替乐毅、廉颇伤心,想不到今天也轮到我身上来了。”他连夜换了便衣,打算逃到魏国去。郭开和赵葱还不能放过他,就派武士四处搜查。李牧闷闷不乐,躲在一个客店里借酒消愁,喝得跟死人一样。他这一醉,从此再也醒不了啦。一颗宝贵的头颅就给赵葱手下的暴徒割去了。赵王迁只叫赵葱去替换李牧,可没叫他去害死他。如今郭开和赵葱把他弄死了,不用说在赵王跟前没法交代。再说赵葱也压不住李牧军队里的士兵。他们可有办法:赵葱假装发了虎威,他下命令搜查暗杀李牧的凶手,还嚷嚷着要重重地惩办。凶手闻风而逃,早跑到大营里向赵葱领赏去了,闹到末了,说是没拿住凶手,也就算了。
赵葱当了大将,颜聚当了副将。他们哪儿管得住李牧带来的队伍呐?代郡的士兵知道了李牧的屈死和搜查凶手的把戏,当夜就爬山越岭地跑了一大半。赵葱没法管,只好收集自己的兵马,重新整编队伍。队伍还没排定,王翦和杨端和的大队人马两路夹攻,冲过来,当时就把赵葱杀了。颜聚比较有点能耐,带着自己的兵马,赶紧退到邯郸,准备死守。
秦王政亲自带着三万精兵帮助王翦来攻打邯郸。邯郸人好像给黄鼠狼吓乱了的鸡,连蹦带跳,满处叫唤,谁也没敢希望还有活命。赵王迁不敢言语,就会流眼泪。小狗子郭开外面上装出慌张的样子,心里头非常得意。眼瞧着就要得到秦王的称赞了。他要做多大的官就做多大的官,要发多大的财就发多大的财。这一下子差点笑出声儿来。他劝赵王迁投降,赵王迁亲自上秦王的兵营里去。赵王迁的哥哥公子嘉和颜聚带了随从的几千人杀出北门,逃到代城,准备恢复赵国。秦王政带领着军队进了邯郸,改赵国为秦国的巨鹿郡,拜郭开为上卿,把赵王迁送到别的地方去住。到了这时候,赵王迁才知道郭开是个叛徒。他叹息着说:“要是李牧还在,我也不会当俘虏了。”他自叹自怨地得了病,没有几天工夫就死了。
赵王死了,郭开当了秦国的上卿。赵国的人哪个能像他那么阔气呀!他把积攒在家里的金子装了好几十车,准备全带到咸阳去。这一辈子可够花的了。郭开挺得意。一路上称赞着自己有见识。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年月,管他*不*呐!真的,要是良心不黑,脸皮不厚,不是早已做了秦国的俘虏了吗?哪儿还能带着几十车的金子上秦国去当上卿呐?他正在摇头晃脑,浑身全是舒服自在的时候,迎头碰见了李牧的一班门客。金子全给抢了去倒也罢了,连小狗子的狗头也给他们砍了去了。
颜聚带着一队兵马和公子嘉到了代城,知道赵王迁已经死了,他们就公推公子嘉为代王,也就是赵王,祭奠了李牧,表扬了他的功劳。代城人都归附代王嘉。代王嘉一心要恢复赵国,他打发人上燕国去联络,共同抵抗秦国。
第2篇、125 激将法张仪在魏国住了半年,听说苏秦当了赵国的相国,打算去投奔他,找个出身。正在这当儿,有个买卖人,人都把他叫贾舍人,恰巧赶着车马走到门口站住了。张仪出来一问,知道他是从赵国来的,就问他,说:“听说赵国的相国叫苏秦,真的吗?”贾舍人说:“先生贵姓,难道您跟相国是朋友?”张仪说:“他不光是我的朋友,还是我的同学。”贾舍人听了,高兴地说:“哦,失敬,失敬!原来是我们相国的自家人!要是您去见相国,相国准得重用您。我这儿的买卖已经做完了,正要回本国去。要是您瞧得起我,车马是现成的。咱们在道上也好搭个伴儿。”张仪挺喜欢,就跟他一块儿上赵国去了。他们到了城外,刚要进城的当儿,贾舍人说:“我住在城外,就在这儿跟您告别了。离着相国府不远的一条街上,有一家客店。先生到了城里,可以上那儿住几天去。我得工夫,一定去拜望您。”张仪挺感激贾舍人,千恩万谢地说了一声回头见,独个儿进城去了。
第二天,张仪就去求见苏秦,可是没有人给他通报。一直到了第五天头上,看门的才给他往里回报。那个人回来说:“今儿个相国忙得很,他说请您留个住脚,他打发人去请您。”张仪只好留个住址,回到客店,安心地等着。哪儿知道一连等了好几天,半点消息也没有。张仪不由得生了气,他跟店里掌柜的叨唠了一阵子,说完了他想回家去。可是店里掌柜的不让他走,他说:“您不是说过相国打发人来请您吗?万一他来找您,您走了,叫我们上哪儿找去!别说刚这么几天,就是一年半载,我们也不敢把您放走哇!”这真叫张仪左右为难,心里憋得慌。他向掌柜的打听贾舍人的下落,他们都说不知道。
就这么着又呆了几天,张仪再去求见苏秦。苏秦叫人传出话来,说:“明天相见。”到了这时候,张仪的盘缠早就花完了,身上穿的衣裳该换季了。相国既然约定相见,身上总该穿得像个样儿。他向掌柜的借了一套衣裳和鞋、帽。第二天,摇摇摆摆地上相国府去了。他到了那儿,满想苏秦跑出来接他。哪儿知道大门还关着。他跟看门的说了又说,那个看门的叫他从旁边的小门进去。张仪耐着性子从旁门进去。他到了里边,刚往台阶上一走,有人拦着他,说:“相国的公事还没办完,客人在底下等一等吧!”张仪只好站在廊子下等着。他往上一瞧,就瞧见有好些个大官正跟苏秦聊天。好容易走了一批,谁知道接着又来了一批。张仪站得腿都酸了,看了看太阳都过了晌午了。正在气闷的当儿,忽然听见堂上喊着:“张先生在哪儿?”两边对张仪说:“相国叫你进去!”他就整了整衣裳,擦着袖子,上了台阶。他想:苏秦见了他,准得跑下来。万没想到苏秦挺神气地坐在上边,一动也不动。张仪忍气吞声地跑上去,向苏秦作了一个揖,苏秦慢条斯理地站了起来,对他说:“好些年不见,你好哇?”张仪气哼哼地也不答理他。就有人禀告说:“吃饭了。”苏秦对张仪说:“我为了公事忙,累得你等了这么半天。该吃饭的时候了,请你在这儿用点便饭吧。我还有话跟你说呐。”底下人把张仪带了去,叫他坐在堂下。跟前摆着的只是一点青菜和粗米饭。张仪往上一瞧,就见摆在苏秦面前的全是山珍海味,满满地摆了一桌子。他要想不吃,可是肚子不争气,“咕噜噜”地直叫唤。只好吃吧。
呆了一会儿,堂上传话,“请张先生上来!”张仪就走上去,只见苏秦挪了挪屁股,连站也没站起来。张仪实在忍耐不住了,往前走了两步,高声地说:“季子![苏秦的字]我以为你没忘了朋友,才老远地来看你。谁知道你没把我放在眼里,连同学的情义都没有!你……你……你太势利了!”苏秦微微一笑,对他说:“我知道你的才干比我强,总该比我先出山。哪儿知道你竟穷到这步田地。我要把你推荐给赵侯,叫你得到富贵,倒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可是我怕你没有志气,做不了什么大事,这……这不是反倒连累了我吗?”张仪气得鼻子眼冒烟,他说:“大丈夫要得富贵,自个儿干。难道说非叫你推荐不成?”苏秦冷笑着说:“既是这样,你为什么还来求见我呐?好吧,我看在同学面上,帮助你一锭金子,请你自己方便吧!”说着,他叫底下人给张仪十两金子。张仪把金子扔在地下,气呼呼地跑了出来。苏秦光是摇摇头,也不留他。
张仪回到客店,就见自己的铺盖、行李,全都扔在外边了。他问掌柜的:“这是什么意思?”掌柜的挺恭敬地说:“先生见了相国,当上大官,还能在我们这儿住吗?”张仪摇着脑袋,说:“气死人了!真正岂有此理!”他只好脱下衣裳,换了鞋、帽,交还给掌柜的。掌柜的问他:“怎么啦?”张仪简单地说了说。掌柜的说:“难道不是同学?先生有点高攀吧——别管这些,那锭金子,您总该拿来呀!这儿的房钱、饭钱还欠着呐。”张仪一听掌柜的提起房钱、饭钱,心里又着急起来了。
正在这当儿,那个贾舍人可巧来了,见了张仪,就说:“我忙了这些天,没来看您,真对不起。不知道您见过相国了没有?”张仪垂头丧气地说:“哼,这种无情无义的贼子,别提啦!”贾舍人一愣,说:“先生为什么骂他?”张仪气得说不出话来。店里掌柜的替他说了一遍,又说:“如今张先生的欠账还不上,回家又没有盘缠,我们正替他着急呐。”贾舍人一瞧张仪和掌柜的都愁眉苦脸的,自己也觉着不痛快,挠了挠头皮,对张仪说:“当初原是我多嘴,劝先生上这儿来。没想到反倒连累了先生。我情愿替您还这笔帐,再把您送回去,好不好?”张仪说:“哪儿能这么办呐?再说我也没有脸回去。我心里打算上秦国去一趟,可是……”贾舍人连忙说:“啊!先生要是上别的地方去,怕不能奉陪。上秦国去,这可太巧了。我正要上那边去瞧个亲戚,咱们一块儿走吧!现成的车马,又不必另加盘缠,彼此也有个照应。好极了。”张仪一听,好像迷路的人忽然来了个领道的,挺感激地说:“天下还真有您这么侠义心肠的人,真正叫苏秦害臊死了。”他就跟贾舍人结为知心朋友。
贾舍人替张仪还了帐,做了两套衣裳,两个人就坐着车马往西边去了。他们到了秦国,贾舍人又拿出好些金钱替张仪在秦国朝廷里铺了一条道。那时候,秦惠文王正在后悔失去了苏秦,一听说左右推荐张仪,立刻召他上朝,拜他为客卿。
张仪在秦国做了客卿,先要报答贾舍人的大恩。哪儿知道贾舍人可巧来跟他辞行。张仪流着眼泪,说:“我在困苦的时候,没有人瞧得起我。只有你是我的知己,屡次三番地帮助我,要不,我哪儿有今日。咱们有福同享,你怎么能回去呐?”贾舍人笑着说:“别再糊涂了!‘打开壁子说亮话’,你的知己不是我,是苏相国!”张仪摸不着头脑,说:“这是什么话?”贾舍人就咬着耳朵对他说:“相国正计划着叫中原列国联合起来,就怕秦国去打赵国,破坏他的计策。他想借重一个亲信的人来执掌秦国的大权。他说这样的人,除了先生没有第二个。他就叫我打扮成一个做买卖的,把先生引到赵国。又怕先生得了一官半职就满足了,特地用个‘激将法’。先生果然火儿了要争口气,他就交给我好些金钱非要叫秦王重用先生不可。我是相国手下的门客,如今已经办完了事,得回去报告相国了。”张仪一听,不由得愣住了。呆了一会儿,叹息着说:“唉!我自以为聪明、机警,想不到一直蒙在鼓里还没觉出来。我哪儿比得上季子啊?请您回去替我给他道谢,他在一天,我决不叫秦王去打赵国。”
第3篇、131 举鼎秦武王叫甘茂攻下了韩国的宜阳,随后带着任鄙、孟说[yue四声]他们几个勇士,一直上成周去。
周赧王听说秦武王到京都来,就派使者上城外去迎接,要像贵宾一样地去接待他。秦武王倒也挺懂事,不去见天王,倒先上太庙去看那传国之宝的九座宝鼎。据说那九座宝鼎是大禹王[据说公元前2140年即位]那时候铸成的。那时候中国分为九州,每座宝鼎代表一个州。这些宝鼎从夏朝[传说是公元前2205一1766年的一个朝代]传到商朝[传说是公元前1766一1122年的一个朝代],从商朝传到周朝[公元前1122一249年]。这会儿秦武王一个个挨着看过去,只见每个宝鼎上都铸着每州的名字,就是荆州、梁州、雍州、豫州、徐州、扬州、青州、兖州[兖yan三声]、冀州。秦武王指着“雍州”那座宝鼎,说:“雍州就是秦国,这座宝鼎是咱们的呀!我想把它搬到咸阳去。”他问看守宝鼎的官员,说:“这种宝鼎有没有人举起来过?”他回答说:“每座有一千多斤沉哪!谁举得起来呐?”秦武王对任鄙、孟说两个大力士说:“你们试试看。”任鄙虽说是个武夫,倒还细心。他早就知道秦武王喜欢卖弄力气,要是再鼓励他,也许会弄出乱子来,就回答说:“我哪儿举得起来呐?这种笨东西有什么可玩的呐?”孟说可不像任鄙那样有脑子,当时就自己逞能,说:“我来试试成不成!”他叫底下人拿一条麻做成的大绳子,拴在宝鼎的两只耳朵上,自己又紧了紧腰带,两只像铁棍似的胳膊套在绳子系成的圈儿里,脸红脖子粗的,狠命地喊了一声“啊嗐”,那座宝鼎居然给他扛起半尺来高,赶紧搁下。可是他用力太猛,两个眼珠子迸了出来,血流了一脸。秦武王笑着说:“怎么费这么大力气?瞧我的!”
任鄙眼见孟说已经受了重伤,连忙拦着说:“大王是贵人,怎么能玩这个呐?”秦武王哪儿听他这套,就脱下王袍,也把手臂套在圈儿里。任鄙拉住他苦苦地央告。谁想到秦武王反倒挂了火儿,骂他说:“哎唷,你自己没能耐,还拦着我!”任鄙只得随他去。秦武王果然也把宝鼎扛起了半尺来高。他想:“要是我能再走一步,就比孟说强了。”他就使出浑身的力气,慢慢地挪动左脚,刚想再把右脚抬起来,没想到力气接不上,宝鼎落下来,砸在他右脚上。秦武王大叫一声,骨头已经折了。任鄙慌忙把他救起来。秦武王疼得支持不住,加上五脏里也受了伤,到了半夜就断了气了。
周赧王听说秦武王死了,吓得什么似的,连忙叫人预备棺材,派人去吊祭。秦国由右丞相樗里疾把灵柩运到咸阳。秦武王没有儿子,大臣们就把他的一个叔伯兄弟立为秦王,就是秦昭襄王。樗里疾请秦昭襄王查办闯祸的人。谁都知道那闯祸的就是秦武王自己,可是君王是不会有错处的,总得找个倒霉的人来做替身,才能完结这档子事。那个迸出眼珠子的孟说可就遭了殃,连他的家族全给杀了。任鄙曾经拦过秦武王,不但没定罪,后来还升为汉中太守。
樗里疾和甘茂本来就有点你欺我、我压你的。上回甘茂讲“曾参杀人”的故事给秦武王听,樗里疾已经挺不高兴。这会儿秦武王一死,樗里疾独掌大权,故意在朝上宣布说:“打韩国、通三川都是甘茂的主张。”甘茂知道樗里疾成心挤他,再说秦昭襄王又不像秦武王那样地信任他,他就逃到别国躲着去了。这位拿自己比做曾参的甘茂后来竟死在魏国。
秦昭襄王即位之后,用心拉拢楚国,又跟楚怀王做了亲戚,订了盟约。合纵那一头的纵约长齐宣王因此约会韩国和魏国,一块儿去攻打这位退出合纵抗秦的楚怀王。
第4篇、145 落难公子这一老一少两个人的行动激起了齐国人。逃散了的那些大臣也前前后后跑到莒城来了。王孙贾做了*,可是齐国还没有君王。这怎么行呐?他们想尽法子,到处去找那个失了踪的太子法章。
法章本来跟齐王在一块儿.他一听说父亲被杀的信儿,就打扮成一个穷苦的老百姓跑了。淖齿派了好些个士兵各处去逮他。当天晚上淖齿又派人打着灯笼各处搜查,逼得法章没处藏、没处躲。末了,他摸着黑爬进一个花园,在假山的石头洞里躲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他瞧见一个年老的使唤人来打扫花园,就跪在他跟前,说:“老大爷,您行个好吧。我是逃难的老百姓,叫王立,父母在兵慌马乱之中都死了。如今我没处投奔。求您老人家行个好跟东家说一声,让我在这儿当个奴仆,我决忘不了您的大恩。”那个年老的使唤人是太史嬓家里的老管家,瞧见这位眉清目秀的难民,怪可怜的,就在太史嬓跟前替王立说了几句好话。太史嬓也不在乎多一个奴仆,挺痛快地答应了。王立就这么在太史府里做些个浇花、扫地的零散活儿。虽说累一点,倒挺清静,还保全了性命。他就安心地住下去了。
有一天,太史的女儿来逛花园,一见这个新来的底下人,就挺留心。他的面貌长得这么端庄可爱,举止行动又这么大方、文雅。她想:“这么样儿的一个年轻的人怎么会上这儿来当奴仆呐?别是个‘落难公子’吧。”她越瞧越想,越想越起疑,就叫丫头过去问他的来历。太子怕再遇到祸患,说什么也不露出自己的底细来。太史的女儿挺有点见识,她越是问不出王立的来历,越猜疑他是个落难的阔公子。打这儿起,她时常打发丫头背地里去帮助他。有时候送他几件衣裳,有时候给他送点吃的。王立挺感激她。
日子长了,彼此有了说话的机会,一来二去地越来越熟,就你爱我怜地私自订了终身。太子法章不好意思再瞒着她,就兜根实底地把自己的身世倒了出来。她一知道王立原来就是太子法章,更愿意把自己的心全给了他。
王立在太史嬓的家里早就听说聚在莒城的大臣们派人正在各处找太子,可是他还不大放心,不敢轻易出去。过了几个月,他们还是到处打听太子的下落。他这才知道他们是真心实意地找他,就对太史嬓说明了。太史嬓慌了,立刻报告了王孙贾。莒城的大臣们连忙派来车马,用挺隆重的仪式来迎接他,立他为齐王。齐国有了君王,大伙儿就有了发挥忠义的对象。这一来莒城变成了恢复齐国的大本营。他们通知即墨的将士,叫他们守住城,彼此通消息,共同抵抗燕国的军队。
乐毅围困着莒城和即墨整整三年,压根儿就没法打下来。他既然采用王道,就下令退兵,大军扎在离城十来里的地方。又下了一道命令,说:“城里的老百姓出来打柴,就让他们随便来往,不准留难。瞧见挨饿的,给他们吃;瞧见受冻的,给他们穿。”要是燕国的君臣能够相信乐毅到底,实行收服人心的办法,那么莒城和即墨的抵抗也许长久不了。可是有人从中破坏,辜负了乐毅的一番苦心。
第5篇、050 夏天的太阳晋国给秦国打败以后,就在这一两年里头,重要的大臣像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等全先后死了。赵衰的儿子赵盾做了相国,掌握晋国的大权。公元前620年(周襄王32年),晋襄公病了。病得挺厉害的时候,嘱咐赵盾和大臣们立公子夷皋[gao三声]做国君。晋襄公死了以后,大臣们就要依照先君的遗嘱立夷皋为国君。赵盾出来反对。他说:“从前先君文公去世的时候,还没安葬,秦国就打进来了。幸亏新君有能耐,才过了难关。现在晋国比那时候还困难:外边呐,秦人和狄人什么时候都可以打进来;里边呐,重要的大臣死了不少。这正是*有难的时候。公子夷皋今年才七岁,你们说他能顶得住吗?为了*的安全,为了继承先君的霸业,我想还不如立一位年纪大点的、能拿得起来的公子为国君。先君的兄弟公子雍[文公的儿子]在秦国,秦伯待他挺好。要是请他来即位的话,不但国内的事有了办法,就是秦、晋两国的交情也能够恢复过来。你们觉得怎么样?”狐射姑说:“我也不赞成立小孩子。不过秦国跟咱们有仇,咱们为什么去求他们呐?我想不如到陈国去迎接公子雍的兄弟公子乐吧!”赵盾说:“陈是小国,离咱们这儿又远。秦是大国,离咱们又近。立了公子雍,就能交上一个又近又大的*。还是立公子雍好。”大臣们全赞成赵盾的主意。他们就派大夫先蔑和士会到秦国去报丧,同时叫他们把公子雍接回来。
狐射姑心里不服,偷偷地派人到陈国去接公子乐。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赵盾。赵盾就嘱咐他的心腹公孙杵臼在半道上杀了公子乐。狐射姑由这儿更恨上了赵盾,也要报仇。他认为阳处父是赵盾很得力的帮手,就派他的心腹把他暗杀了。可是凶手当场给逮住。赵盾不愿意把事情闹大,只把凶手办了死罪,不再迫究。狐射姑跑到他姥姥家潞国[就是山西省潞城]那儿去了。赵盾倒是个大好人。他好比蓁[zhen一声]椒炒豆腐——外面辣,里面软。他对大臣们说:“贾季[狐射姑的字]自己觉得有罪,跑了,也就算了吧!可是他跟先君文公奔走了十九年,回国以后也立了不少功劳。咱们可别忘了他。我打算把贾季的家小送去,也表示咱们没白同事一场,诸位看怎么样?”大家伙儿全赞成这个主意,就这么办了。
赵盾没照着晋襄公的遗嘱办,决心不立岁数小的夷皋,去接公子雍,派人刺死了公子乐,办了暗杀阳处父的凶手。从这几件事上看来,赵盾的手段挺辣。可是他放走了狐射姑,还把他的家小送了去。这么瞧,他的心可又太软了。晋襄公夫人瞧透了赵盾是豆腐心,就拉着夷皋到朝堂上去又哭又闹。她说:“夷皋是先君的亲骨肉,早就立为太子了。先君也托付过你们立他为国君,你们怎么倒甩了先君的骨肉,去找别人呐?夷皋犯了什么罪呀?你们为了什么废了他啊?”她说完了就哭,哭完了又说,弄得大臣们一点主意也没有。散朝以后,她又拉着夷皋到赵盾家里去又哭又闹,跟他说:“你发发善心,干脆把我们娘儿俩孤儿、寡母全杀了吧!”她的眼泪把那块豆腐化了。赵盾没法办,只好立夷皋为国君,就是晋灵公。一边打发人到秦国去推辞。
秦穆公头年过世了,太子即位,就是秦康公。秦康公接见了先蔑和士会,答应晋国的请求,打发白乙丙率领人马保护着公子雍回晋国去。赶到赵盾变了卦,派人来推辞,秦国的兵马和公子雍已经过了黄河,到了令狐[在山西省犄氏县西]。赵盾恐怕秦国人瞧着不对碴儿,不回去。他的辣劲儿又上来了。他对大臣们说:“要是咱们立公子雍,秦国是咱们的朋友。现在既然拒绝公子雍,秦国就是咱们的敌人了。”他就亲自出马,率领着大将先克、荀林父等去对付秦国人。秦国人一瞧晋国人来了,还以为是来迎接公子雍的呐,没准备打仗,冷不防地给晋国人打了个落花流水。公子雍死在乱军之中。先蔑和士会只怪本国说了不算,恩将仇报,气得不回去了,情愿跟着秦康公到秦国去。秦康公挺瞧得起他们,拜他们为大夫。
赵盾为了保住晋灵公的君位,打退了秦国的兵马,逼走了先蔑和士会,心里可觉得挺不得劲儿。他是个善心的猫,每回捕了耗子,总得哭上两声。他也像对待狐射姑那样把先蔑和士会的家小送去了。可是一般大臣不了解他。那些同先蔑、士会有交情的人暗地里都骂赵盾没有准主意,没有信义。其中有五个大臣偷偷地商量了好几回,打算反对赵盾。这只善心的猫虽说老实,可是也能逮耗子。他刚一听到他们要反对他,又狠起来了。他机灵地嘱咐荀林父、栾盾等逮住这五位大臣,关在监狱里。他还禀告晋灵公,请他把他们定死罪。
晋灵公是个小孩子,懂得什么呐?他回到宫里,告诉他妈,明天要杀五个大臣,吵闹着要去瞧瞧热闹。襄公夫人大吃一惊,说:“他们不过是争权夺利,谁也没有杀害国君的意思,怎么能定他们死罪呐?近来朝廷上的大臣死得没有几个了。现在一杀就是五个,那还了得,千万别这么办。”第二天,小孩子灵公像背书似地把他妈的话全告诉了赵盾。赵盾说:“您岁数还小,不懂什么。朝廷里没有个头,怎么行呐?要是大臣们不能一心一意地辅助您,只想自个儿争势力,*就太平不了啦。不把乱党处治,以后还压得住吗?”灵公听了,瞪着眼睛,不知道说什么。幸亏鼻涕流下来了,他用袖子来回一擦,抹成了一个八字胡子。五个大臣全给杀了。朝廷里剩下的大臣全把赵盾当作阎王爷。
在潞国避难的狐射姑听见了,捏了一把冷汗,说:“要是我在国里呀,哼!我这脑袋瓜早就跟身子分了家了。”听见他这话的人就问他:“赵盾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比他父亲赵衰怎么样?”狐射姑说:“他们爷儿俩全不错,可是不一样。赵衰是冬天的太阳,人人喜欢。赵盾是三伏天的太阳,人人害怕!”
第6篇、戚继光赶走倭寇明朝的时候,从日本过来的海盗不断从海上入侵我国的东南海疆,杀人放火,抢夺财物,甚至把大批男女抓走当奴隶。人们痛恨这些日本海盗,叫他们是“倭寇”。明朝派了许多优秀将领到沿海平倭,戚继光是很杰出的一个。
戚继光17岁就继承父业,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青年将领,立志为保卫祖国献身。刚到前线的时候,有一次他率军去迎击倭寇,有些士兵竟不敢迎敌,见倭寇来了,回头就跑。戚继光大喝一声:“站住!”随后跳上一块大石头,连发三箭,射倒了三个倭寇头目,又带头冲上去杀敌,终于取得了胜利。从此,他的声威大振,倭寇都叫他“戚老虎”。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他重新组建了由矿工和贫苦农民组成的能征善战的新军,严格训练、严明军纪,人称戚家军。戚家军连战连胜,把入侵浙江的倭寇消灭了。
戚继光又率军到了福建。他决定先拔除倭寇在海上的很大据点横屿岛。为了接近横屿岛,戚家军将士冒着巨大的危险,赤膊匍匐前进在海滩上。戚继光亲自擂响战鼓。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盘踞在岛上的大批倭寇被歼灭。戚家军又乘胜前进,把福建沿海的倭寇一一扫平。在戚继光和其他将领的共同努力下,危害我国沿海达300年之久的倭寇被彻底平定了。伟大的统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祖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第7篇、曹操割须弃袍钟繇退守潼关,急忙送信给曹操。曹操知道丢失了长安,心中十分焦急,便叫来曹洪、徐晃,说: 你二人先带一万人马,代替钟繇守住潼关。如10日内失掉了潼关,就按军法杀了你们;10日之外,与你二人没有关系。我统帅大军随后便到。 二人领了将令,星夜急行。曹仁提醒曹操说: 曹洪性情暴躁,恐怕会耽误大事。 曹操说: 你给我押送粮草,便随后接应。
曹洪、徐晃到了潼关,代替钟繇坚守关隘,并不出战。马超领兵来到关下,痛骂曹操三代人。曹洪大怒,要领兵下关厮杀。徐晃阻挡说: 这是马超要激怒将军厮杀,切不可出战。等丞相大军到来,必定会有办法。 马超军队日夜轮流来骂。曹洪总是要下关打仗。徐晃苦口婆心地劝他。到了第9日,在关上看时,西凉军都放开战马,稀稀拉拉地在草地上坐着;许多困乏的军士,在地上睡懒觉。看到这种情景,曹洪便叫备马,带领3千兵杀下关来,西凉兵弃马抛戈逃跑了。曹洪奋勇追赶,很是得意。这时,徐晃正在关上查点粮草,听说曹洪下关厮杀,大吃一惊,急忙率军随后赶来,大叫曹洪收兵。忽然背后喊声震天,马岱领兵杀来,曹洪、徐晃急回走时,只听鼓声阵阵,山背后又有两支军队挡住去路,左是马超,右是庞德,混杀了一阵。曹洪抵挡不住,损失一大半军队,才冲出重围,奔到关上。西凉军随后追来,曹洪等弃关逃走。庞德一直追过潼关,碰见曹仁兵马,救了曹洪等。马超接应庞德上了潼关。 曹洪丢失了潼关,奔来拜见曹操。曹操说: 给你十日期限,为什么九日就丢了潼关? 曹洪说: 西凉军士,百般辱骂,实在令人难以忍受。后来又看见西凉军懈怠,便乘机袭击,不想中了奸计。 曹操说: 曹洪年幼,性格暴躁,你徐晃应该劝说他才好。 徐晃说: 我屡次劝说他,他却不愿意听。那天我在关上查点粮草,等我知道时,小将军已领兵下关了。我恐怕他遭到敌军袭击,便连忙赶去,已中了贼兵奸计。 曹操大怒,命令杀曹洪。众官为曹洪求情,才免于一死。 曹操率军直逼潼关。曹仁说: 可先安下寨栅,然后打关也不晚。 曹操命令砍伐树木,立起排栅,分为三寨:左寨曹仁,右寨夏侯渊,曹操居中寨。第二天,曹操带领三寨大小将校,向潼关杀来,正巧遇上西凉兵马。两边都布下阵势。曹操出马立在门旗下,看那西凉兵士,人人勇健,个个英雄。又见马超生得面像附着粉,唇像抹了红;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立马阵前;上首庞德,下首马岱。曹操暗暗称奇,自己拍马上前,对马超说: 你是汉朝名将子孙,为什么要背叛朝廷? 马超咬牙切齿,大骂: 曹贼!你欺负皇上,罪恶深重,杀害我的父亲和弟弟,不共戴天之仇!我要活捉你,吃你的肉! 说完,挺枪直杀过来。曹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交战,斗了八九回合,于禁败走。张合出迎,战了二十个回合也败走。李通出迎,马超奋勇厮杀,数合当中,一枪把李通刺下马。马超把枪往后一招,西凉兵一齐冲杀过来。曹军大败。 西凉兵来势凶猛,曹军将士都抵挡不住,只听得西凉军大叫: 穿红袍的是曹操! 曹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 长胡子的是曹操! 曹操惊慌,拿着佩刀马上割了胡子。军中有人把曹操割胡子的事,告诉了马超。马超又叫人大喊: 短胡子的是曹操! 曹操听见喊声,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后人有诗说: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曹操正走之间,背后赶来一员战将,回头一看,正是马超。曹操惊恐万状。左右将校见马超追来,各自逃命,只撇下曹操。马超厉声大叫: 曹操,你跑不了! 曹操吓得马鞭都扔了。看看赶上,马超从背后使枪刺去。曹操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急拔下时,曹操已逃远了。马超催马追去,山坡边过来一员战将,大叫: 不要伤害我的主公!曹洪在此! 抡刀上前,拦住马超。曹操才逃了性命。曹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回合,刀法渐渐乱了起来。这时,夏侯渊率数十骑赶到。马超独自一人,恐怕寡不敌众,被他们暗算,便拨马而回。曹操回寨,叹着气说: 我若杀了曹洪,今日必然死在马超手里! 便叫来曹洪,重加奖赏。收拾败军,坚守寨栅,不许出战。第8篇、092 有文有武
孟孙何忌推荐大司寇孔丘当相礼。孔丘就是天下闻名的孔子。他父亲是个地位并不高的武官,叫叔梁纥[he二声]。叔梁纥已经有了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了。他儿子的腿有毛病,也许是个瘸子。叔梁纥虽然上了年纪,可是还想生个文武双全的儿子。他又娶了个小姑娘叫颜征在。他们曾经在曲阜东南的尼丘山上求求老天爷赐给他们一个儿子。后来他们果然生了个儿子,他们觉得这个儿子是尼丘山上求来的,给他取名叫孔丘,又叫仲尼[“仲”就是“老二”的意思]。孔子三岁上死了父亲。母亲颜氏受人歧视,孔家的人连送殡也不让她去。她跟小孩儿以后的日子不用说多么难过。颜氏挺有志气,她带着孔子离开老家陬邑[陬zou一声]的昌平乡,搬到曲阜去住,靠着自己一双手来抚养孔子。孔子小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玩的,他好几次见过他母亲祭祀他亡过的父亲,也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玩着祭天祭祖那一套东西。
孔子十七岁那一年,母亲死了。他不知道父亲的坟在哪儿,只好把他母亲的棺材埋在曲阜。后来有一位老太太告诉他,说他父亲葬在防山[在曲阜县东],孔子才把他母亲的坟移到那边。那一年,鲁国的大夫季孙氏请客招待读书人。孔子想趁着机会露露面,也去了。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瞧见他,就骂着说:“我们请的都是知名之士,你来干什么?”孔子只好挺扫兴地退了出去。他受了这番刺激,格外刻苦用功,要做个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住在一条叫达巷的胡同里,学习“六艺”,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等六门课程。这是当时一个全才的读书人应当学会的本领。达巷里的人都称赞他,说:“孔丘真有学问,什么都会。”孔子很虚心地说:“我会什么呐?我只学会了赶车。”
孔子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担任了一个小小的职司叫“乘田”,工作是管理牛羊。他说:“我一定把牛羊养得肥肥的。”果然,他所管理的牛羊都很肥。后来他做了“委史”,干的是会计的工作。他说:“我一定把账目弄得清清楚楚。”果然,他的账目一点不出差错。孔子快到三十岁的时候,名声大起来了。有些人愿意拜他做老师。他就办了一个书房,招收学生。贵族学生、平民学生他都收。过去只有给贵族念书的“官学”,孔子办了“私学”,以后贵族独占的文化教育也可以传给一般的人了。鲁国的大夫孟僖子临死的时候,嘱咐他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适到孔子那儿去学礼。后来南宫适向鲁昭公请求派他和孔子一块儿去考察周朝的礼乐。鲁昭公给了他们一辆车、两匹马和一个仆人,让他们到洛阳去。那一年,孔子正三十岁(公元前522年,周景王23年,鲁昭公20年)。他到了洛阳,特地送了一只大雁给老子作为见面礼,向他请教礼乐。
老子姓李,名聃[dan一声],年纪比孔子大得多,在洛阳当周朝守藏室的大官[相当于现代*图书馆馆长]。他见孔子来向他虚心求教,很喜欢,还真拿出老前辈的热心来,很认真地教导孔子。末了,还给孔子送行。他说:“我听说有钱的人给人送行的时候送钱;有德行的人赠几句话。我没有钱,就冒充一下有德行送你几句话吧:*一、你说的那些古人早已死了,骨头也都烂了,只有他们的话还留着;第二、君子遇着好时机,就驾着车去,时运不好,就走吧;第三、我听说会做买卖的人把货物藏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似的,道德极高的人看上去好像挺笨似的;第四、你应当去掉骄傲、去掉欲念,因为这些对你都没有好处。我要告诉你的话就是这几句。”孔子一一领受了。他回到鲁国,对他的门生们说:“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走兽,我知道它会跑。可是,会跑的可以用网去捉;会游的可以用钩子去钓;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怎么样风里来、云里去,怎么样上天。我见了老子,没法捉摸他,他大概像一条龙吧。”
就在孔子会见老子那一年年底,郑国的大夫子产死了。郑国人都流泪,也有哭的,好像死了亲人似的。孔子一听到子产死了,也哭起来。他说:“他真是我所想念的古代爱人的人!”孔子很敬佩子产,也跟他见过面,像尊敬老大哥那样尊敬子产。在想法上也多少受了他的影响。比方说,郑国遭到了火灾,别人请子产去求神,还说:“要不然,接着还得发生火灾。”子产可不答应。他说:“天道远,人道近;我们要讲切近百姓利益的人道,不讲渺渺茫茫的天道。”郑国有了水灾,别人又请他去祭祀龙王爷。子产又不答应。他说:“我们求不着龙,龙也求不着我们。谁跟谁也不相干。”这些思想在当时可以算是很了不起的。孔子在讲天道、人道方面是跟子产相像的。
鲁昭公被季孙如意轰出去的时候,孔子才三十五岁。那时候,“三桓”争权,鲁国很乱,齐景公正想做一番事业。孔子就到了齐国,想实现他的理想。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想用他。他先探听探听晏平仲的意见。晏平仲固然挺佩服孔子的人品和学问,可是不赞成他的主张。他对齐景公说:“孔丘那一派讲究学问的人有两种毛病:一种是太清高;一种是太注重礼节。太清高了,就看不起别人,像这种自命不凡、举动傲慢的人,就不能够跟底下的人弄到一块儿去。*大事几个人哪儿办得了?这是一点。太注重礼节,就顾不到穷人的生活。咱们齐国人,一天忙到晚,还得处处节省,才能够对付着过日子。他们哪儿有闲工夫,哪儿有富余钱,去琢磨琐琐碎碎的礼节跟些个又细致又麻烦的仪式呐?孔丘出来的时候,车马的装饰可讲究了;吃饭的时候,对于饮食的样式那份讲究,就更不必说了。走路得有一定的样儿,上台阶得有一定的步法。人家连衣服都穿不上,他还要在那儿讲究礼乐;人家没有房子住,他还要叫人讲究排场,倾家荡产地去办丧事。要是咱们真把他请来治理齐国,老百姓可就要让他弄得更穷了!”
晏子和孔子的主张不同,两个人合不到一块儿去。晏子对孔子的态度是:恭敬他,可是远远地躲着他。齐景公到了儿没用孔子。
孔子在齐国呆了三年。他三十七岁的时候,又回到了鲁国。他把全付精神放在教育事业上。他教学生注重仁爱、研究历史、学习文艺、关心政治、讲究礼节,而礼节当中很要紧的是谦虚。他的门生之中,德行、政治、言语、文学等造就特别高的就有七十二人。他们老师和门生之间好像一家人那么亲密,大伙儿对孔子非常尊敬,把他当作他们的父亲一样。
到了公元前501年,孔子已经五十一岁了。他在鲁国做了中都宰。第二年,他做了司空,又由司空升为大司寇。齐景公约鲁定公到夹谷去开个会议。鲁定公请孔子做相礼,准备一块儿到齐国去。孔子对鲁定公说:“我听说讲文事的也必须有武备。就是讲和,也得有兵马防备着。从前宋襄公开会的时候,没带兵车去,结果,受了楚国的欺负。这就是说,光有文的没有武的不行。”鲁定公听了他的话,让他去安排。孔子就请鲁定公派申句须和乐颀[qi二声]两个大将带领五百辆兵车跟着上夹谷去。
到了夹谷,两位大将把兵马驻扎在离着会场十里地的地方,自己随着鲁定公和孔子一同上会场里去。开会的时候,齐景公有晏平仲当相礼,鲁定公有孔子当相礼。举行了开会仪式之后,齐景公就对鲁定公说:“咱们今天聚在一起,实在不容易。我预备了一种挺特别的歌舞,请您看看。”说话之间他就叫乐工表演土人的歌舞。一会儿台底下打起鼓来,有一队人扮做土人模样,有的拿着旗子,有的拿着长矛,有的拿着单刀和盾牌,打着呼哨,一窝蜂似地拥上台来,把鲁定公的脸都吓白了。孔子立刻跑到齐景公跟前,反对说:“中原诸侯开会,就是要有歌舞,也不应该拿这种土人打仗的样子当做歌舞。请快叫他们下去。”晏平仲也说:“说的是啊。咱们不爱看这种打架的歌舞。”晏平仲哪儿知道这是齐国大夫黎弥和齐景公两个人使的诡计。他们本来想拿这些“土人”去威胁鲁定公,好在会议上向鲁国再要些土地。经晏平仲和孔子这么一说,齐景公也觉着怪不好意思的,就叫他们下去。
黎弥躲在台下头,等着这些“土人”去吓唬鲁定公,自己准备在台底下带着士兵一齐闹起来。没想到这个计策没办到,只好另想办法。散会以后,齐景公请鲁定公吃饭。正在宴会的时候,黎弥叫了几个乐工来对他们说:“你们上去唱《文姜爱齐侯》这个歌,把调情那一段表演出来,为的是当面叫鲁国的君臣丢脸。完了之后,重重地赏你们。”他布置完了,上去对齐景公说:“土人的歌舞不合鲁君的口胃,我们就唱个中原的歌儿吧。”齐景公说:“行,行!”
那几个擦胭脂抹粉的乐工就在齐、鲁两国的君臣跟前连唱带跳地表演起来了。唱的是“夫人爱哥哥,他也莫奈何!”这些个下流词儿。气得孔子拔出宝剑,瞪圆了眼睛,对齐景公说:“这种下贱人竟敢戏弄诸侯,应当定罪!请贵国的司马立刻把他们治罪!”齐景公没言语。乐工们还接着唱:“孝顺儿子没话说,边界起造安乐巢!”这明摆着是侮辱鲁国的君臣,孔子忍不住了,就说:“齐、鲁两国既然和好结为弟兄,那么鲁国的司马就跟齐国的司马一样。”跟着他就扯开了嗓子向堂下说:“鲁国的大将申句须和乐颀在哪儿?”那两位大将一听见孔子叫他们,飞似地跑上去把那两个领头的乐工拉出去。别的乐工吓得慌慌张张地全跑了。齐景公吓了一大跳,晏平仲挺镇静地请他放心。这时候,黎弥才知道鲁国的大将也在这儿,还听说鲁国的大队兵马都驻扎在附近的地方,吓得他也缩着脖子退出去了。
宴会之后,晏平仲狠狠地数落黎弥一顿。他又对齐景公说:“咱们应当向鲁君赔不是。要是主公真要做霸主,真心实意地打算和鲁国交好,就应当把咱们从鲁国霸占过来的汾阳地方的灌阳、郓城和龟阴这三块土地还给鲁国。”齐景公听了他的话,把三个地方都退还给鲁国。鲁定公反倒不怎么高兴,向齐景公道了谢,就回国去了。
鲁定公收回了失地,为什么反倒不怎么高兴呐?原来这几个地方是当初鲁僖公封给季友的。如今名义上虽说退还给鲁国,实际上只是给季孙斯多加了些土地。季孙斯多加了土地,公家的势力就更小了。季孙斯可挺感激孔子,准备格外重用他和他的门生。
第9篇、030 立了个坏的秦穆公的夫人穆姬是晋献公的女儿,太子申生的妹妹。她怕自己的父母之邦灭亡,天天催着秦穆公去帮帮晋国。秦穆公派公子葵去向晋公子重耳和夷吾吊唁。公子葵到了狄国,对重耳说:“丧事得赶快办,时机万不可失。公子您怎么不趁着机会打算打算呐?”重耳说:“父亲刚过世,做儿子的只感到悲痛,哪儿还敢有什么妄想,丢先人的脸。”他流着眼泪谢过使者和秦伯吊唁的好意,别的话什么也没说。公子葵接着到了梁国向夷吾去吊唁,跟他说了同样的话。夷吾没哭,他私底下对公子葵说:“敝国的大臣里克已经答应帮助我,我答应给他上等田地一百万亩。丕郑也答应帮助我,我答应给他七十万亩。要是你们的国君肯帮助我回到晋国去即位,我愿意把河外五座城作为谢礼。另外还有黄金四十镒[二十四两为一镒],洁白的玉佩六双,这些不敢奉给公子,只是送给公子左右的一点儿小意思罢了。”
公子葵回去向秦穆公照实报告了。秦穆公说:“重耳是正派人,他心眼儿好。可是咱们该不该帮助他呐?”公子葵说:“为了秦国的利益,不如立个坏的。立了这种人做国君,他一定会把*弄糟,咱们从中可以得到好处。”秦穆公同意公子葵的看法。同时,他又得到了一个消息,说齐桓公也答应立夷吾为国君。他就打发百里奚、公孙枝,带领兵马帮助夷吾回到晋国去。
他们到了晋国,可巧齐桓公也派隰朋带领着诸侯的兵马到了,就共同立夷吾为国君,就是晋惠公。晋惠公夷吾谢了秦国和齐国的将士,打发他们回去。公孙枝可留在那儿,预备接收河外那五座城。晋惠公对大臣们说:“当初为了不能回来,晋国的土地还是别人的,所以我做了人情。如今我已经做了国君,怎么能把自个儿的土地白白送给人家呐?”大臣里克说:“主公刚即位,不可失信。”大将嘤芮奉承新君,反对里克,说:“话可不能这么说呀!先君千辛万苦,南征北战,才得到几座城。现在一送,就是五座!晋国能送几回呀?”嘤芮一派的人都说:“咱们自己的土地说什么也不能送!”里克说:“既然知道不能送,当初为什么许人家呐?”晋惠公说:“有什么两全的办法没有?”里克还想再说下去,丕郑在后边直拉他。他只好不说了。晋惠公给秦穆公写了一封信,大意说:“我本来打算把城交给您,可是大臣们都不同意,我一时也没有办法。请您把这件事儿先搁一搁,以后再说吧!”写好了信,他派丕郑到秦国去。
秦穆公着了那封信,很生气地说:“夷吾这小子忘恩负义,说了不算,简直不配当国君!”丕郑私底下对秦穆公说:“晋国人都愿意立公子重耳当国君。您立了夷吾,都挺失望的。这回他跟您失信,全是吕省和嘤芮的主意。请您照顾晋国的老百姓,再出个主意。”秦穆公点了点头,写了一封回信,打发大夫泠至[泠ling二声]跟着丕郑到晋国去。
丕郑带着泠至到了晋国的边界,就听说里克给晋惠公夷吾杀了。丕郑一想:“里克杀了奚齐和卓子,夷吾这才作了国君。按说里克的功劳可不小哇。怎么反倒给他杀了呐?”心里起了疑,不敢进城。可巧在城外碰见了大夫共华,丕郑就好比半夜里迷路的人瞧见了灯光似地急忙拉住他的手,详细问他国内的事。共华说:“那天里克反对主公和吕省、嘤芮,分明是说公道话。他们可把他看成是公子重耳的一党,说他成心反对国君。主公就命令嘤芮把里克杀了。”丕郑问:“凭什么罪名呐?”共华一边撇嘴,一边说:“凭什么!他说,‘没有你,我做不了国君,我不能忘了你的功劳;可是你杀了两个国君,一个大夫,现在我做你的国君也太不容易了!’这就是里克的罪名。”丕郑愣了一愣,说:“他杀了里克,咱们也跑不了。我还是逃到秦国去吧!”共华很天真地说:“这倒用不着。站在里克这边的人多着呐!可是国君只杀了一个里克,别人全没有事。您要是不回去,反倒叫他们把您看成是公子重耳的一党了。”丕郑只好硬着头皮,带着秦国的使臣泠至,回到朝廷。泠至把那封回信呈上去,晋惠公一瞧,上面写的大意是:
秦晋二国,本是亲戚。城在晋国如在秦国。贵国大臣不愿交城,正是他们的忠心,我也不愿辜负他们的好意。但愿贵国上下一心,好自为之,于我亦有光荣。贵国大夫吕省、嘤芮,才能出众,令人钦佩。可否请他们二位来敝国一行,以便请教一二。
晋惠公就打算叫那两位大夫到秦国去。嘤芮私下里对吕省说:“秦国待咱们太好了。我想不能这样。里克和丕郑原来是一党。咱们杀了里克,他还能跟咱们合得来吗?这里头准有鬼。咱们得留点神。”他们俩就把这个意思偷偷地告诉了晋惠公。晋惠公也疑心起来了。一面打发泠至先回去,对他说:“敝国现在还没安定下来,过几天等我们这两个大夫一有空儿,就去拜访贵国。”一面叫吕省和嘤芮监视着丕郑。
丕郑原来是向着公子重耳的。这回又看到晋惠公夷吾杀害大臣,就更恨他了。他偷偷地约了八位大臣,暗地里商量着要轰走夷吾去迎接公子重耳。有一天,丕郑正要睡觉的时候,有个将军叫屠岸夷的[屠岸,姓;夷,名]来叫门,说是有重要的事情来求见大夫。丕郑叫人对他说:“睡了,有话明儿再说。”屠岸夷不走,差不多快到半夜了,还在门口站着。丕郑只好把他让进来。屠岸夷一瞧见丕郑,就跪下,说:“大夫救救我!”丕郑问他什么事。他说:“新君怪我当初帮助里克杀了卓子,现在他要杀我了!”丕郑说:“你怎么不去找吕省、嘤芮他们呐?”屠岸夷说:“唉!别提了!杀里克的还不是他们吗?现在主公要杀我也是他们的主意。我恨不得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还说得上去找他们呐?”丕郑不信。他琢磨着:“说不定他是吕省他们派来套我的话呐!”他就说:“你说怎么办?”屠岸夷站起来,说:“晋国的人哪一个不向着公子重耳!就拿秦国来说吧,因为夷吾说了不算,也想立公子重耳。要是您能写上一封信,我立刻就到公子重耳那边去,请他会合秦国和狄人的兵马打进来。咱们在里头会合公子重耳和太子申生的一批大臣,里外夹攻。先砍了吕省和嘤芮两个狗头,再把夷吾轰出去、立公子重耳为国君。这是上合天意,下合民心的大事。大夫您要是能这样办,不但救了我的命,也救了晋国人的命啊!”丕郑冷笑了一声,说:“喝!你倒说得好听!这是谁教给你的?你们想想我能信吗?”屠岸夷受了委屈,立刻咬破中指,鲜血直流,对天起誓,说:“老天爷在上,我要是三心二意,叫我不得好死。”弄得丕郑不得不信,就对他说:“好!明儿晚上三更天再来商量吧!”
到了第二天晚上,屠岸夷很小心地又到了丕郑家里。到会的一共有十位大臣。大家伙儿商量好了,写了一封公信。丕郑、共华、屠岸夷……等十位大臣全都签了字。丕郑把信交给屠岸夷,嘱咐他千万小心,赶快去送给公子重耳。屠岸夷恭恭敬敬地把那封信藏在贴身的地方,向大家伙儿拱了拱手,连夜动身走了。大家伙儿见了屠岸夷这么热心,全挺满意。回家没睡多大一会儿,就是上朝的时候了。他们好像没有事似地到了朝房,和吕省、嘤芮他们还像平常似地敷衍着。没有多大工夫,晋惠公上殿了。大臣们行了礼。晋惠公就问丕郑:“你们为什么要去迎接公子重耳?”丕郑一听,可就愣了,一想:“糟了!”嘤芮大声地说:“你们做的好事,哼!”说着就掏出那封信来,把里边签字的人一个一个地全念出来,就是没念着屠岸夷。九位反对夷吾的大臣全都一网打尽。武士们把那九位大臣全杀了。就为了这件事,屠岸夷升了官,得了赏。
丕郑的儿子丕豹得到了这个消息,连忙跑到秦国向秦穆公哭着告诉夷吾乱杀大臣的惨劲儿,还求他去征伐晋国。秦穆公一面安慰着丕豹,一面问大臣们:“这事该怎么办?”蹇叔说:“咱们可不能单听丕豹这两句话就去打晋国。”百里奚说:“夷吾这么下去,晋国人一定不服,也许要出事。到那时候,咱们再打过去也不迟。”秦穆公就把丕豹留下,拜他为大夫,一边等着合适的时候去攻打晋国。
那些反对夷吾的大臣,杀的杀,跑的跑,夷吾的国君还真给他做下去了。可是接连着年成都不好,老百姓没有法子活下去。到了第四年,就是公元前647年,晋国闹着从来没见过的大灾荒,什么庄稼都没有收成,国内眼看着要乱了。秦国要打晋国,这可是个时候了。
第10篇、张骞和丝绸之路汉朝的时候,汉武帝要派使者到西域去结交各国,加强往来。年轻的侍从张骞主动报名要承担这项使命。“西域”指的是当时的亚洲中西部的广大地区。张骞明知到西域的路途十分艰险,可为国探险立功的壮志支配着他带着100多人上了路。路上,他被敌视汉朝的匈奴人扣押了10年,后来逃走,又跋山涉水挨饿受冻,终于到达了西域。
张骞先后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zhī)、大夏等国(在现在的哈萨克、塔吉克、乌兹别克、阿富汗境内),见到了国王,表示了汉朝愿与他们友好来往的愿望。这些*的人见到汉朝使者十分高兴。几年以后,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他还派出许多副使到身毒(yāndú)、安息(在现在的印度、伊朗一带)等国,和那里的人民建立了关系。这样,汉朝和西域各国开始了友好往来,特别是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中国的先进技术、丝绸、冶铁术、作物栽培法等都传到了西域,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和音乐舞蹈也传到了中国。在东西方之间,出现了一条商路,人们叫它“丝绸之路”。来往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知道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第11篇、097 卧薪尝胆勾践回到越国,大臣们一见,一个个都是又高兴又伤心。勾践对他们说:“我是个国破家亡的奴才,要不是诸君这么尽心尽意地出力,我哪儿还有回国的一天?”范蠡说:“这是大王的洪福,哪儿能算是我们的功劳呐?但愿大王从今往后,时时刻刻记住石屋看马的耻辱,越国才有盼头,我们的仇准能报得。这是我们做臣下的和全国人很好的愿望!”勾践说:“我决不叫你们失望!”他就叫文种管理*大事,叫范蠡整顿兵马,自己挺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一些穷苦人,真心实意地想办法救济他们。这么一来,全国的人个个欢喜,恨不得把自己的能耐全都拿出来,好叫这受欺压的*变成一个强国。
勾践唯恐跟前的舒服把志气消磨了。他就改变日常生活,把软绵绵的褥子撤去,拿柴草当做褥子。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先尝一尝这苦味。这就叫“卧薪尝胆”。他为了这回亡国之后,人口减少了,就订出几条奖赏生养的条例来。例如:上了年纪的人不准娶年轻的姑娘做媳妇儿;男子到了二十岁,女子到了十七岁,还不成亲的,他们的父母要受一定的处罚;快要临盆的女人,必须报官,好派官医去照顾她;添个小子,国王赏她一壶酒,一口猪;添个姑娘,国王赏她一壶酒,一只小猪;有两个儿子的,官家给养活一个;有三个儿子的,官家给养活两个。赶到种地的时候,越王亲自拿着锄头在地里干活,为的是让庄稼人好提起精神,加劲种地,多打粮食。国王的夫人也老出去,看望看望织布纺线的姑娘和大娘们。没有事的时候,自已也在宫里织布。七年里头,*什么捐税都不收。穿衣、吃饭,处处节省。全国差不多都不吃荤,也不穿漂亮的衣裳。他们自己这么节省,为的是给吴王夫差进贡。夫差见勾践月月有东西送来,非常满意。越国又进贡了一大批麻布和蜂蜜。吴王更加高兴了。这一来,两国相安无事。可是勾践反倒着急起来了。
有一天,他对文种说:“要是老这么下去,怎么能跟吴国报仇呐?”文种说:“我有七个计策,能够灭吴国,报咱们的仇:*一、多多给吴国送贿赂,让吴国的君臣喜欢;第二、收买吴国的粮食,弄空他们的仓库;第三、用美人计去诱惑吴王,让他荒淫无道;第四、送给吴国顶好的砖、瓦、木料和木工、瓦工,叫吴国大兴土木,为的是让他劳民伤财;第五、打发探子去当吴国的臣下;第六、到处散布谣言,叫忠臣们退避不问国事;第七、自己多积攒粮草,操练兵马。这么着,到了时候,管保能把吴国灭了。”勾践连连点头,说:“好计策!好计策!”
这时候,夫差正打算起造姑苏台。越王趁着这个机会,预备了几根又长又大的木料,打发文种送去。夫差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木料,非常高兴。可是这几根大木料竟把起造姑苏台原来的计划改变了。大材不可小用,姑苏台得加高一截,还得往大里开展,才能够高矮合适。这么一来,工程可就大了。苦了吴国的老百姓,没黑天带白日地干着,有时候还得挨揍。
勾践见文种的这一个计策起了作用,就叫他和范蠡去找美女。范蠡说:“这事我早就准备好了。托大王洪福,我找着了一位又精明又懂大义的姑娘。她叫西施。她情愿舍出自己身子,去给大王报仇。她还约了个帮手,叫郑旦。大王把这两个人送给夫差,文大夫的第三个计策管保又能办到。”勾践就打发范蠡护送她们上吴国去。
范蠡带着西施和她的帮手郑旦上吴国去。西施和范蠡本来是一对情人。这一路上真是有说不出来的伤心难受。倒是西施挺有志气,咬着牙,把自己的眼泪往肚子里咽,脸上还装作挺正经的样儿来。她对范蠡说:“你别伤心了!咱们亡了国,还能随自己的心意讲恩爱吗?咱们已经把身子献给*,就不能再那么儿女情长的了。再说,送给夫差的只是我的身子。我的心永远是你的,谁也抢不去。我不怕别的,我就怕将来计策成功了,你也许不认我了。那时候,就是咱们还有见面的日子,我哪儿还有脸再见你呐?”范蠡低着脑袋一声不言语地听她说着这番话,听到末了这两句,急得他直起誓发愿地说:“你为了大王,为了父母之邦,为了我,去受这么大的委屈,我已经佩服得没有话说了。我要是不把你当作天底下顶纯洁的女子看待,叫老天爷重重地罚我!”
她们进了吴国的王宫。模样长像是不用说的了,外加西施那种才干、见解和谈吐,处处高人一等。没有几天工夫,夫差就当了西施的俘虏。西施不光叫夫差宠爱她,还叫夫差尊敬她。她见夫差成天价陪着她,反倒生了气。她皱着眉头子,说:“大王知道如今天下的大势吗?楚国打了败仗之后,还没恢复元气;晋国早就失了霸主的威风;齐国自从晏平仲一死,国里头没有了不起的人;鲁国三家大夫就知道拼命地扩充自个儿的权势。中原诸侯哪儿有一个能够跟大王相比的呐!大王不趁着这时候去干一番顶天立地的大事业,反倒天天陪着我们饮酒作乐,人家还准以为是我把您的志气消磨了。您就是不替吴国增光耀祖,至少也该为了疼我,去当中原的霸主,让我在历史上也好落个美名儿。”夫差听了西施这篇高论,每个汗毛眼都充满了快乐和佩服。
正在这时候,齐国派使者来请求吴国派兵一同去打鲁国,说是为了鲁国欺负邾国。夫差诚心要上中原去做一番事业,就答应齐国,发兵去跟齐国军队会师。
原来邾国的国君娶了齐悼公[齐景公的儿子]的妹妹做夫人,觉得有了大国做靠山,就得意起来,慢慢地跟鲁国不和了。鲁哀公[鲁定公的儿子]叫季孙斯去打邾国,把邾君逮了去。齐悼公认为鲁国逮了他的妹夫,就是瞧不起他,这才去约会吴王夫差一块儿去打鲁国。鲁哀公一听齐国借了吴国的兵马来打他,赶紧把邾君放了,又向齐国赔不是。齐悼公有了面子,不想再打仗。当时打发使者去对吴王夫差说:“鲁国已经求和了,不敢再劳动大王的大军,请回去吧。”夫差可不答应,他说:“这么老远的道儿,发一回兵也不容易。叫我发兵也是你们,叫我退兵也是你们,难道说我吴国是你们齐国的属国吗?”他就带着这大队人马去打齐国。鲁国见风使舵,连忙给夫差送礼,跟着他一块儿去打齐国。两国的兵马一直冲进齐国,吓得齐国人乱起来了,连上带下没有不埋怨齐悼公的,说他不该把敌人请进来。这时候齐国顶有势力的大夫陈恒[陈恒,也叫田常;古文田陈二字通用]和鲍息两家就借着这个碴儿把齐悼公杀了,向吴王夫差请罪求饶,情愿年年进贡,服事吴国。这么着,不但鲁国,连齐国也做了吴国的属国了。
夫差一发动,就收服了齐、鲁两国。他从中原回来,越发佩服西施,把她当做谋士,老跟她谈论*大事。有时候朝廷上有什么疑难的事也得跟她商量一下。有一回,夫差对她说:“今天越国的大夫文种上这儿来。他说,越国收成不好,粮食不够,打算跟咱们借一万石[dan四声]。过年如数归还。你瞧这事应该怎么办?”西施说:“大臣们怎么说的?”夫差说:“他们也没有一定的主张。伯嚭他们劝我答应。伍子胥说什么也不干。”西施冷笑了一声,撇着嘴,说:“芝麻大的事也值得费这么大的劲?大王是个精明人,您没听见过‘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两句话吗?越国已经属于大王的了,每个越国人全都是大王的人。难道说大王就这么忍心让他们活活地饿死吗?早先齐桓公在葵丘开大会的时候,就不准诸侯囤积粮食,每个*都应当帮助闹饥荒的邻国。秦穆公还拿大批的粮食去救济敌国的难民,他才称得起西方的霸主。难道大王还比不上齐桓公、秦穆公吗?”夫差连连点头称赞,说:“大臣们也有劝我应该救济越国的,可是他们没像你说得这么透。我明儿个答应文大夫就是了。”
文种领了一万石粮食,回到越国。勾践跟大臣们乐得连嚷带跳。文种把这些粮食全都分给穷人。这一来,全国的人,没有一个不感激越王的。转过年来,越国年成丰收。文种就挑选了顶好的可以做种子的粮食一万石,亲自去还给吴国。夫差见勾践不失信,更加高兴了。他把越国的粮食拿来一瞧,粒粒足实、饱满,就对伯嚭说:“越国种的颗粒比咱们的大。咱们就把这一万石当作种子,这一来,咱们的庄稼也就更好了。”伯嚭就把越国的粮食分给农民,叫他们去种。到了春天,吴国的庄稼人下了种,天天等着新秧长出来。等了十几天了,还没出芽。他们想,好种子大概要比普通种子出得慢一点。就耐着心又等了几天。没想到全国撒下去的种子全霉烂了。他们没有主意了。后来,只好赶紧再用自己的种子,可是已经误了下种的时候。这一年的饥荒算是坐定了。吴国的老百姓都埋怨吴王不顾土地合适不合适,就冒冒失失地用了越国的种子。他们哪儿知道文种的狠劲呐?原来他送去的都是已经蒸熟了又晒干的种子啊!
越王勾践听说吴国闹了饥荒,就想发兵。文种说:“还早着呐!一来,伍子胥还在;二来,吴国的兵马还没派到别的国去。”越王勾践只好耐心等着,趁这时候扩大军队,操练兵马。
第12篇、138 收账烧债券孟尝君逃回齐国,齐湣王好像丢了的宝贝又找着了那么高兴,仍旧请他做相国。秦国为了齐国远在东方,不便再去麻烦,总算两国相安无事。
孟尝君比以前更有钱了,门客也越来越多,他就把门客的待遇分为三等。头等门客吃的是鱼肉,出去有车马;二等门客吃的也是鱼肉,可没有车马;三等门客只吃些粗菜淡饭,反正饿不着就是了。他一个人要供给三千多门客的吃、喝、住,当然不能单靠他的俸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向老百姓放账。这种高利贷的进项就用来补助他一部分的费用。可是薛城的人在这种高利贷的压迫之下,就喘不过气来了。孟尝君顾到了养活门客,哪儿能替老百姓着想呐?
有一天,那个招待门客的总管对孟尝君说:“下一个月的开支不太够了,请打发人到薛城去收账吧。”孟尝君问他:“叫谁去呐?”那个总管说:“早先老拍着宝剑唱歌的那位冯先生,在这儿呆了一年多了,还没做过事。我瞧他人倒挺诚实可靠,不如叫他走一趟吧。”孟尝君就打发冯驩[huan一声]上薛城去收账。
冯驩是齐国人。当初穿着一双草鞋,破破烂烂的来见孟尝君。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本事。他说:“没有什么本事。听说凡是投奔您这儿来的,您都收留。我为了穷得没饭吃,才投奔到您这儿来。”孟尝君点点头,收留了他,把他安排在三等门客里头。过了十几天,孟尝君问总管:“那位新来的客人都做些什么事?”他说:“冯先生穷得要命,他只有一把宝剑,连个鞘也没有,只用绳子拴着挂在腰里。他每回吃完了饭,老拍着宝剑唱歌。什么‘吃饭没有鱼,宝剑哪,你还不如回去!’”孟尝君说:“就给他鱼吃吧!”冯驩就升为二等门客,吃鱼、吃肉了。又过了几天,孟尝君又问总管:“冯先生满意了吧?”他说:“我想他总该满意了。可是他每逢吃完了饭,还是拍着宝剑唱歌,什么‘出门没有车[ju一声],宝剑哪,你还不如回去!’”孟尝君愣了愣,他想:“他原来要当上等门客,看样儿准是个有本事的。”回头跟总管说:“把冯先生升为上等门客,你留心他的行动,听他还说什么,再来告诉我。”又过了五六天,总管来报告孟尝君,说:“冯先生又唱上歌儿了。这回是,‘不能养活家,宝剑哪,还是回去吧!’”孟尝君问冯驩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还有个母亲。孟尝君叫人去供养冯驩的母亲。冯驩这才挺安停地住下去了。
这回孟尝君叫他到薛城去收账,冯驩就问:“顺便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随口回答了一句:“这儿短什么,就买些什么。您瞧着办吧。”冯驩坐着车马上薛城去收利钱。薛城的人民听说孟尝君打发一个上等门客来收账,大伙儿吓得叫苦连天。有的竟打算躲到别的地方去,有的托人去说情,缓些日子。等到冯驩要老百姓付账的*一天,只有一些个比较宽裕的人家给了利钱。冯驩一算计,已经收了十万。他就拿出一笔钱来买了好些牛肉跟酒,出了一个通告,说:“凡是欠孟尝君钱的,不论能还不能还,明天都来把账对一对,大伙儿聚在一块儿吃一顿。”
那些该账的老百姓都来了。冯驩一个个地招待他们,还请他们喝酒、吃饭。大伙儿吃得酒足饭饱。冯驩就根据债券一个一个地问了一遍。有的请求展期,冯驩就在债券上批上。有的说不准什么时候能还,冯驩就把这些个搁在一边。等到债券批完之后,堆在一边的倒有一大半。刚才欢天喜地地喝酒吃饭的老百姓,这时候全都哭丧着脸,跪在冯驩跟前,一个个地哀求着他,说:
“今年年成不好,我们连饭都吃不上。”
“我妈死了,连棺材还没有呐!”
“我已经交了好几年的利钱,交的利钱比本钱都多了,今年实在不能给了。”
“我的孩子病着,抓药的钱都没有!”
“我的媳妇儿难产……”
“我自从摔折了一条腿……”
冯驩不愿意再听下去了。他叫人拿火来,把这一大堆的债券全都烧了。他替孟尝君收买人心,对他们说:“孟尝君放给你们账,原本是实心实意地救济你们,他并不贪图利钱。可是他收留着好几千人,光靠他的俸禄哪儿够呐?这才不得不来收利钱。如今我已经查明白了。那些能够给的,再缓一期,将来再给。那些给不了的,烧了债券,一概免了!”众人连连磕头,好像疯了似地嚷着说:“孟尝君是我们的恩人!”“孟尝君是我们的救星!”
冯驩回来,把收账的经过报告给孟尝君听。孟尝君听了,脸上变了颜色,说:“您怎么花了这些钱,又打酒又买肉的,还把债券烧了!我请您去收账,您收了些什么回来呐?”冯驩回答说:“您别生气,我说给您听。没有酒给他们喝,没有肉给他们吃,他们哪儿能都来?他们不来,我上哪儿去查看他们的情况?如今那些请求展期的,将来准能还清。那些实在穷得还不了的,就是您留着债券,再过十年,利钱越来越多,一辈子也还不了,反倒把他们逼得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些债券简直没有用,还不如烧了倒干脆。您要是拿势力去逼他们,利钱也许能够多少收回点,可是民心就丢了。您说过,‘这儿短什么,就买些什么。’我觉得这儿短的,就是对老百姓的情义,我就买了情义回来。我敢说,收回民心要比收回利钱强得多呐!”孟尝君无可奈何地向他拱了拱手,说:“先生眼光远大,佩服!佩服!”
第13篇、凌波仙子的故事漳州城西南的九龙江畔,高高地耸立着一座圆山。这座圆山从前后望去有十二面,景色都不一样。俗话说:“圆山十二面,面面都有宝。”这里单说圆山的东北面山麓,有一块坡地,树林苍郁,环绕成琵琶形状,地名叫琵琶坂。坂上涌出一股清清的泉水,滋润着山下田园,这就是驰名中年的水仙花产地了。然而,你可知道水仙花的来历吗?说起来真有点神奇。
传说在明朝景泰年间,有一个名叫张光惠的,他为人耿直刚正,在河南汲县当个小官吏。在仕宦生涯中,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腐败,因此,就知音辞官返乡了。他的老家就在漳州府南乡圆山琵琶坂下。这一天,他乘船经过浩瀚的洞庭湖,
正清闲自在地靠着船舷,欣赏着湖光山色,眺望那蓝蓝的晴空,绿绿的湖水,青青的远山,不免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恬静的梦境中。这进他恍惚看见一位美丽的仙子,身披着金黄色的羽衣,下身穿着白玉色的裙袜,站在象牙雕成的船头上,背后张起一面绿绸的风帆,乘风破浪地飞驶而来。他十分惊奇地站起来,揉揉眼睛,定神注视这奇景。霎时间仙子和仙船都不见了,只见银波粼粼的湖水中,飘来一茎花卉,碧绿的叶 间,射出一箭花茎,白色伞形花序,十几朵花蕊都还含苞未放,唯独在顶端翘然开放一朵小小的白花,雪白晶莹的花瓣,拼成六棱的玉盘,花心托起一盏金色的酒杯,袅袅娜娜,亭亭玉立,十分可爱。
张光惠非常爱惜这株不知名的花卉,就伸出手去,想从水里把它捞起。谁知道这株仙花却很乖巧,她悠然地离开船舷,飘到老远的湖心去了。张光惠心里十分懊恼,怅惆地望着湖水出神。这时,这株俏皮的仙花却又悄悄地靠近船舷,但总是不远不近地保持一段距离,不即不离地随着船游动。张光惠几次很想捞起她,总是捞不到手,心里很是焦急,然而也无可奈何。慢慢儿他的心情平静下来了,自责地想道:物各有志,既然她是水上的仙子,就不可以用亵慢的态度对待她,一
定要彬彬有礼地予以接待才行呵!于是他肃然起敬地振衣弹冠,恭恭敬敬地点了三支香,对着水上仙子,默默地祝祷道:
凌波仙子国色香,
湖上飘游欲何往?
岂愿伴我南归去,
琵琶坂下是仙乡!
第14篇、078 君王末路楚灵王正在饮酒作乐的时候,忽然瞧见一个臣下叫郑丹的,慌里慌张地跑到他跟前,说:“公子干做了国王,这儿的人也走了一半了!”楚王一听,急得什么似的,当时也想不出法子来。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告:“新王打发蔡公带领大队人马望乾谿杀过来了。”楚灵王就领着剩下的兵马,望郢都迎上去。将士们跟着楚灵王来侵犯别的*本来已经不大愿意,现在要他们去打本国人,更不愿意了。楚灵王拔出宝剑,当场砍了几个要跑的小兵。没想到这么一来,逃跑的人更多了。末了,只剩了一百多个士兵。楚灵王一见大事已去,叹了一口气,摘了帽子,把外衣也脱下来,挂在河边上的一棵柳树上,打算单人逃跑。郑丹说:“咱们不如混到郢都,去探听探听到底是怎么回事。”楚王叹了口气,说:“全国的人都变了,还去探听什么?”郑丹说:“那么,暂且先躲到别国去,慢慢地再想法子。”楚灵王说:“哪个诸侯不恨我?何必自讨没趣呐?”郑丹知道没有希望,也跟着别人溜了。
楚灵王回头不见郑丹,越发觉得孤孤伶伶的。到后来,连一个亲信的人都没有了。腿也酸了,肚子也饿了。他打算到乡村里去找点吃的,可是又不认识道儿。老百姓也有知道他是楚王的,可是他们听见逃出来的士兵说,新王的命令非常严厉,没有一个敢帮助楚灵王。楚灵王一连三天没吃一口东西,饿得眼睛冒金花,肚子里咕噜噜地直叫唤,有气没力地倒在道边上,干巴巴瞪着两只眼睛,巴不得有个熟人打这儿路过,就是救星。忽然楚灵王瞧见一个以前给他看过门的使唤人,从那边走过来。楚灵王就央告他,说:“你救救我吧。”那个人只得过去,向他磕头。楚灵王说:“我已经饿了三天,求你给我找点吃的,我决不忘你的好处。”那个人说:“老百姓都怕新王的命令,我上哪儿去找饭呐?”楚灵王又叹了口气,叫过他来,坐在旁边。楚灵王实在不能支持了,就把脑袋枕在那个人的大腿上歇了一会儿。那个人一见楚灵王睡着了,拿了旁边的一块石头轻轻地换出自己的大腿来,偷偷地走了。赶到楚灵王醒来,不见那个人,摸摸脖子底下枕着的原来是块石头,不由得心里一酸,大哭起来。他想:“我真到了末路了。”他越想就越觉得伤心。
呆了一会儿,有个以前做过官的人坐着一辆小车过来。听见有人在道边哭,一瞧,原来是楚灵王,就行下礼去,搀着楚灵王上了车,接他到自己家里。
楚灵王平日住的是细腰宫、三休台、乾谿的行宫。现在到了乡村里,只得低着头进了小屋子,越想越凄凉,不由得眼泪又掉下来了。当天晚上,楚灵王衣裳也没脱,只是伤心叹气。到了天快亮的时候,上吊自杀了。
这时候,蔡公、朝吴、夏齧这些个将士,找不到楚灵王,只好拿了他挂在树上的帽子和衣裳回去。蔡公眼珠子一转,又想出一个计策来了。他嘱咐观从带着几百个士兵,假装给楚灵王打败的样儿,慌里慌张地跑到城里,放出谣言,说:“蔡公已经给楚王杀了。楚王的大军随后就到城里来了!”有的说:“大王已经进了东门。”有的说:“大军已经把王宫围上了。”子干和子皙听见这个传说,都慌做一团。忽然瞧见一个将军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来,说:“大王气哼哼地杀进宫里来了!”说着,他就像疯了似地跑出去。子干、子皙急得心如刀挖,抱头大哭,说:“咱们上了朝吴的当了。”他们眼见宫里的人各自逃命,知道自己无路可走,只得鼓着勇气自杀了。这么着,公子弃疾灭了楚灵王、子干、子皙三个哥哥,自己踏踏实实地登了王位,就是楚平王。
楚平王埋了子干、子皙,大封功臣。大臣们都向楚平王谢恩,只有朝吴、蔡洧、夏齧不但不来谢恩,反倒要辞职回去。楚平王问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做官。他们说:“我们连命都不顾地帮助了大王,为的是想恢复自己的家邦。如今大王已经得了王位,可是陈国和蔡国并没有恢复,我们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呐?再要呆在这儿享富贵,忘了父母之邦,简直不如猪狗了。先头楚王为了并吞陈国和蔡国,失了民心,才弄得一败涂地。大王怎么还要学他那样儿呐?”楚平王说:“你们别心急,我答应你们就是了。”他就打发人去找陈侯和蔡侯的继承人。他们找着了偃师的儿子公孙吴和公子有的儿子公子庐。楚平王叫他们分别回到本国去当国君,就是陈惠公和蔡平公。朝吴、蔡洧、观从跟着蔡平公回到蔡国,夏齧跟着陈惠公回到陈国。楚平王怕自己的地位不稳,有意收买民心,索性叫当初被楚灵王迁送到荆山去的六个小国的老百姓回到本乡本土去。六国的老百姓都欢天喜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第15篇、曹操陈留起兵184年,黄巾军起义,朝廷任命曹操为骑都尉,前往颍川镇压。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任职后罢免了贪污渎职的高官将近八成,并严令禁止当时风行的宗教迷信。因为曹操当政素称法令严明,济南国的违法作乱之徒听说曹操要来了,都纷纷潜逃到别的郡县。又过了很久,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但是曹操没有就任,而是称病回乡了。当时天下已开始大乱。先是发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们,但被曹操拒绝(当时曹操对前来劝其加入的好友许攸说:“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后来王芬事败自杀。接着,又有西北金城郡(今兰州)的边章、韩遂杀死刺史和郡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
这时,曹操被起用为典军校尉。不巧的是,正好此时(189年)灵帝驾崩了,年幼的太子刘辩即位登基,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逝世、宦官失侍之机诛灭阉党,但没有取得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便想召时任并州刺史的董卓进京,胁迫太后同意。不想此举打草惊蛇,没等董卓到京城,何进却被宦官先下手谋杀了。189年十二月董卓入京,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后来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于是,京城也陷入混乱。为了稳定局面,董卓想拉拢曹操,上表奏请曹操为骁骑校尉。但曹操没有接受董卓给他的官职,而是更名改姓,潜逃出洛阳。
据传曹操在回乡途中路过成皋时,拜访故友吕伯奢,因疑心吕伯奢的儿子图谋杀害自己,便先下手把对方杀死。完事之后又悲伤地说:“宁可我辜负别人,不能别人辜负我啊!”在《三国演义》中,这个情节被小说作者大肆渲染,并通过让陈宫目击的角度表达对曹操品性的怀疑,已达到贬低曹操的目的。事实上,史书并未记载陈宫与曹操一起同行,而且陈宫并未担任中牟县县令,也没有捉住曹操然后释放。史书中只有杀害吕伯奢儿子的记载。
回到家乡陈留之后,曹操散尽家财征募义勇,率先揭竿起义,讨伐董卓。次年(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兖州刺史刘岱、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地方势力,一齐举兵反董。群雄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则行使奋武将军之职。但董卓军势力强盛,袁绍等都不敢先出兵。曹操认为董卓焚烧皇宫,劫持皇帝迁都长安,大失人心,正是与之作战的好时机。于是独自引兵西进,结果于汴水遭董卓部将徐荣击败。曹操身中流箭,坐骑也伤重不起,后得曹洪出让自己的坐骑,才死里逃生。此时曹操自己所带领的兵士不过五千人[3],而其他诸军兵士十余万,却每天只知饮酒作乐,不思进取。曹操为联军出谋划策,但未被采用。曹操只好与夏侯惇一起前往扬州招募兵勇,但也并不顺利。
局面僵持之时,联军内部却发生了变故。先是刘岱杀死桥瑁,让王肱当了东郡太守。接着袁绍和韩馥又考虑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但曹操表示他还是拥戴长安的献帝,“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从此,曹操就更加认为袁绍行事不正,为后来的官渡之战埋下伏笔。而刘虞很后也不敢接受,此事遂不了了之。册立新帝未成,袁绍却趁机胁迫韩馥,夺取了冀州。191年曹操讨伐入侵东郡的黑山军,袁绍上表朝廷推举曹操为东郡太守。192年四月,董卓被司徒王允和吕布所杀。
第16篇、065 赵氏孤儿晋景公灭了赤狄,又打败了齐国,势力越来越大。再说楚庄王已经死了(公元前591年),他儿子楚共王年纪又轻,即位才三年,更不会再来跟晋国争夺霸主的地位。这时候,下军大夫荀首做了中军副将,他要求晋景公趁这个时候,把他儿子荀?从楚国要回来。晋景公就派使者把楚公子垮臣和襄老大将的灵柩送去,请楚共王放回荀?。楚共王同意了。他想趁着机会在荀?身上打点儿主意,就先问他:“你恨我吗?”荀?回答说:“两国交战,我不中用,做了俘虏,大王没杀我;我这次回去,即使受到处分,死了,也是大王的恩典。我实在不中用,还能怨恨谁呐?”楚共王接着就问:“那你感激我吗?”荀?说:“两国为了*社稷和老百姓打算,互相和解,彼此释放俘虏,两国交好,跟我个人不相干,我去感激谁呐?”
楚共王倒不生气,他又问:“我让你回去,你怎么报答我呐?”荀?说:“我不是说了吗?我不应当怨恨大王,大王也不会要求我来感激您。既然没有怨恨,也没有感激,那就说不上什么报答了。”楚共王还不愿意拉倒,他说:“话虽如此,我还是希望你跟我说一说。”荀?决定叫楚共王死了这条心,他说:“如果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