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近代诗词 > 正文

《论语》的可乐

来源: 常识文学汇 时间:2021-08-13

《论语》的可乐

这几天在教《<论语>十二章》。

修改前的课文叫《<论语>十则》,新教材删去了关于求知的严谨态度(“知之为知之”)、为人应向榜样看齐和贵于自省的要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为士应具弘毅的品格(“士不可不弘毅”)和“时穷节乃见”的操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以及“换位思考”的交往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很严肃的五则,而增加了关于立志、惜时和孔子回顾人生的“一生轨迹图”等七章。

尤其有意思的是,在这十二章中,单是带有“乐”字就有四章之多,占其中的三分之一。

有什么可乐的呢?

*一、与朋友交往之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环境下,志同道合的朋友忽然驾临寒舍,显然是一件人生中的大事件。“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朋友就像一扇窗,他的到来,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新鲜的风拂面而来,让人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舒畅和适意。不仅知识上一个新的台阶,更使忧闷的心情得以释放,精神为之振奋。“不亦乐乎”之叹,出自肺腑,感人至深。

第二、颜回“不改其乐”。颜回像个隐士,他身处陋巷,“一箪食,一瓢饮”,生活异常艰苦,别人为此而忧心忡忡,但颜回却依旧“不改其乐”。颜回有什么可乐的呢?一般人很难理解,文中也有大量空白。俗有“穷开心”之说,颜回好像就是其中的一个。当然,他开心的一定不是因为“穷”。他抱道而居,以此为乐,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是物质向精神投降的快感。颜回是个案,他以一生的践行说明:一个人应该具有坚定的信仰,他应该坚信精神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他应该具有怎样丰富的精神世界而使得世俗的、物质的势力都为之让步和投降。

第三、乐学是很高的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的经验之谈。孔子曾经说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在他看来,学习有三个阶段:知之、好之和乐之。很初是理性的,知道它,懂得它,尚在知性层面,接着需要爱好它,属于情感层面,找到内心的归属,很后才是精神层面,乐在其中,陶然而醉,忘乎所以,和学问融为一体。等知识融入血液之中,流注于全身之时,它就不仅仅是知识,它已然变成了求学者自身,仿佛老顽童之于武功,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没有任何胜负之心,但没有它就根本活不了。

第四、看淡的快乐。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网络语:神马都是浮云。孔子深切地知道这一点。《史记》说:富与贵,不学而俱欲也。对于财富的追求,是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有人这么说。但孔子对此看得很淡,在他以为,那种靠不择手段取来的富贵,根本不值一提。在那个乱世,还有什么正当的途径,来获得大富大贵呢?已经礼崩乐坏了,就该什么也不想了。“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样的生活多好啊!粗茶淡饭,悠闲无事,云淡风轻,波澜不惊。这才叫境界,生活的境界就是这样。不使人间造孽钱,心底无私天地宽。

单是这四章,就让我们见识了《论语》的“可乐”,修改后教材一改原来正经的教条,严肃的面孔,显露出孔子平民的宽厚胸怀,儒学“切问近思”的哲学底色和温暖内心的人文关怀。

昆明癫病军海电话
小儿癫痫病能治疗吗
北京那里有看癫痫病的医院

热门栏目